诚毅笃行 经世致用
【解读】
“诚”取真诚、诚信、诚实之义。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之《尚书·尧典》中就有“诚为尧之继”的说法,《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以“诚”的观念把“人道”和“天道”连接起来;《中庸》中有“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的叙述,更让“天”、“人”、“物”均以“诚”相通,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毅”意味着坚毅、毅力。“毅”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在《四书章 句集注·论语》中曾释之曰:“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至其远。”读书人要有宏大的志向,也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否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诚”和“毅”一体,表达了商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观,既着眼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襟怀坦荡的品格,同时也强调坚毅刚毅的意志。意在说明,社会发展、经济竞争充满 了未知与挑战,只有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方能拥有可靠的个人形象、社会信誉与永不言败的执着,才能 在这片广阔而复杂的时代大潮中立足和发展。“笃行”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提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阐述了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笃行”是为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强调将所学知识切实地付诸实践,强调切切实实地履行、踏踏实实地行动,与知行统一的校园精神呼应。
“笃行”即要求师生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不空谈、不浮躁,以坚定的步伐去实现理想与抱负。
“经世致用”是对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实学思潮核心理念的概括性总结。引用该词,旨在把目光投向社会,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关注社会现实,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之目的。“经”字也有“经济”之义,符合商学院的学科特点;“致用”与南工程校训“学以致用”相呼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综上所述,“诚毅笃行 经世致用”不仅是对个人品德修养、行为实践的要求,更是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呼唤。它激励着师生以真诚坚毅为基石,以实际行动为路径,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努力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社会的繁荣添砖加瓦。
School of Business NJIT © 2025苏ICP备05007116号-1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