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教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深度对接,6月30日下午,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商学院与秦淮区大光路街道联合举办校地企党建共建活动。商学院党委书记张文莉带领师生代表,携手秦淮区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等部门负责人,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社区书记及企业代表共40余人,共同探索“产学共赢、人才共育、文明共治”的校地协同发展新路径。

大光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涛在欢迎辞中高度评价学院的学科优势与人才储备,提出“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新结合、高校智力与区域产业结合、人才培养与基层治理结合”的三方合作愿景。张文莉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商学院依托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始终致力于将教育资源精准导入地方发展一线,本次合作与学院“扎根地方、服务区域”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将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校地企”三方资源要素的有机融合。

活动现场,我院党委与大光路街道党工委签署《党建共建协议》,院团委与街道团工委签订《团建共建协议》,形成“双轮驱动”的合作机制。区委宣传部为我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志愿服务队授旗,蓝旗新村社区、柳树湾园区等单位获颁“校企地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铭牌。
在项目认领环节,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与街道需求,策划推出“校社共建促发展”“阳光市场 助力慈善”“向快乐启航”“党建领航经社共融”“幸福蓝旗1+1”“银龄守护 青春同行”6个党建共建项目,实现“一专业一社区”精准对接。其中,财会党支部发挥会计学专业优势开展“校社共建促发展”项目,工商学生党支部依托大阳沟社区开展“阳光市场 助力慈善”项目,国贸党支部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党建领航 经社共融”党建项目,社工党支部将联合蓝旗新村社区开展“幸福蓝旗1+1”治理创新项目,并深度参与柳树湾园区“银龄守护青春同行”助老服务,通过“专业知识+基层实践”的模式,推动高校智慧转化为治理效能。




大光路街道蓝旗新村社区党委书记梁晔以“网格+公共服务”融合治理的“345”工作法为核心,通过蓝旗街6号院改造案例,为我院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

我院师生还来到蓝旗街社区,梁晔书记结合具体案例,现场为大家讲解“三网融合、四类服务、五方联动”的基层治理经验,并带领师生参观了省级残疾人之家、“三槐”养老院、社区助餐点等基层服务阵地,深入了解社区精细化治理与现代化养老服务模式,让师生们实地感受了网格化治理向“家门口服务”的创新转化,为后续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奠定实践基础。


本次共建活动以党建为纽带,构建了涵盖组织共建、实践育人、志愿服务的全链条合作机制。我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联合大光路街道深挖资源潜力、深化“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更多师生参与基层治理创新,促进各个对接项目在区域发展中落地转化。